期中考過了,進入了下半學期,這幾個禮拜上課的心得,真的只有「難」這個字可形容。
  電磁學,教了據說很重要的smith chart,不過真的聽不太懂,只看的到一堆圓形,變換來變換去的。
  近代物理,開始解氫原子的薛丁格方程式,真的非常複雜,花了三節課看老師解一個微分方程。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步,後面討論躍遷機率更是複雜。
  線性代數,老師教的一樣快,作業出的一樣多,這科好像沒有太大改變。
  真的要更努力了......。

  最近要期中考了,深深的有一種感覺,書真的是唸不完啊。
  不是平常沒有在念書,但看到了考題,總會有種陌生的感覺,總是會有幾題是沒讀過的,這就是所謂的「莫非定律」嗎?老師總是會出你沒讀到的題目。
  有限範圍的考試尚且如此,如果真要做研究,恐怕更有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的感嘆吧。自己懂得太少,而學海無涯,但果真為勤是岸嗎?莊子說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,已有涯隨無涯,殆矣。」真要做到面面俱到,恐怕既不可能,也不必要吧。

  今天西方文明史的討論課,談聖經中的馬太福音。其中有這樣一句,「5:45這樣、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,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、也照歹人、降雨給義人、也給不義的人。」看到這句,馬上讓我想到老子道德經中的「天地不仁,以萬物為芻狗;聖人不仁,以百姓為芻狗。」
  一開始看,兩者真的蠻像的,基督教中的神,是一個超越的、絕對的存在,而道家說的天地、聖人,也有相近的色彩。難道這兩派竟然有共同之處嗎?
  進一步分析的話,我想這兩者之間還是有所不同的。基督教中的神,代表的是一個絕對權威的象徵,神是至高無上的,不可被質疑,這點在「約伯記」中很明顯可以看出。但是以道家的立場,卻沒有這樣的說法。甚至在整個中國思想,這種絕對至高無上的存在,似乎不是中國哲學討論的重點。道家雖然說「道」,但這概念和神卻是不同的,因此兩者說的在形式上雖然相似,但內涵卻有不同。
  道家之道,雖然也是一個超越性的概念,但與「神」有很大的不同。我想從莊子說的「道在屎溺之間」,就能很明白看出這兩者的不同,應該不會有人說「神在大便之中」這種話吧。
  因此這兩者所論之精神既不同,這兩句相似的話就完全不同。所謂天地不仁,意思應當是天地無為,不對萬物做出干涉。但天父降雨給義人這句,其旨應不在表示上帝造化無為,而是上帝對所有人均等看待,每個人都能有上天堂的機會,也都應該接受同樣的審判。這絕不是一種無為大道的思想。
  其實基督教跟道家之差異極大,不必從這兩句著手討論也可明白。即令是這兩句,只要看上下文,亦可知其不同。今天做這篇,實是斷章取義,見其言語類似而玩賞一番,可謂無聊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