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為了相對論的數學搞得焦頭爛額,我十分懷疑以老師這種講法,沒學過的人究竟有幾個聽得懂的,還是說研究所的課就是這種風格呢?

還好數學系的助教人非常好,幫我解答了不少問題,不過剩下來的問題還是跟山一樣多,微分幾何應該不是隨隨便便一兩個月就能弄懂的吧。而且我發現相對論的書籍在這方面都寫的有點含糊,看完還是不十分了解。也許這不能怪他們,畢竟這在數學系也算高年級的課程吧。

今天意外的收穫是發現do Carmo的幾何學最後一章,竟然有一些基礎的介紹,這對我來說真是太重要了,因為一些較進階的微分幾何的書似乎也不會提這些基本的功夫,相對論的書就更甭提了。今天才總算有點明白tangent vector為什麼定義的這麼奇怪,一切都是因為流形可以非常抽象,不過要明白這點似乎不那麼容易呢。

近似的重要

昨天跟老師的meeting,話題在無意間轉到了「近似」這個問題上。

老師說近似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其實物理學家真正會做的問題,大概也只有彈簧而已。猶記的高英哲老師說過,我們只會做三種問題,單體問題,二體問題(其實也是化成單體),和N體問題(N很大的時候)。說到底,我們其實只會做最簡單的情形,那更複雜的問題怎麼辦?

老師說,這時候能不能把問題想得透徹,用簡單的物理圖像來抓住真實系統的表現,就是重點了,而這就是近似的功夫。

老師似乎覺得我們傳統的訓練太著重在找出精確的解答,而忽略了近似的功夫。我以前也的確如此,很著迷於精確的解答,漂亮的公式,如今看來是有點可笑了。